我喜欢白皮松。我喜欢树身饱满、厚重的美感;我喜欢它们树枝的扭曲之美,也喜欢覆盖它们各处的斑驳色彩。
吴冠中(中国,1919-2010)
《荆山白皮松》,
水粉画纸本
50.4 x 39 厘米。(19 13/16 x15 3/8 英寸)
1976 年绘制
吴冠中对白皮松有着特殊的感情。它们的一切,它们的颜色、形状、树枝的分布,对他来说都有一种艺术美感,使它们成为理想的绘画题材。他曾详细描述过它们的美丽:“白皮松以其明亮而引人注目,但其树干和树枝上却有斑驳的色彩。颜色大多是浅淡的绿色,但偶尔你会看到浅红色,或者突然在某些地方闪过几笔墨黑色的笔触。那些在折断、枯死的树枝上,只会衬托其他树枝,让它们更加明亮……它们的树枝优雅地舒展开来,以不同的节奏和节奏向外扭曲,但又均匀而松散地散开,为我们过滤光线。太阳和星星优雅地旋转和摇摆。但吴冠中的紫皮松画仅存寥寥无几,根据《吴冠中的艺术》中,以这一题材创作的油画仅有五幅,创作于1972年至1976年之间,而纸本作品只有四幅,其中一幅就是1976年的《荆山白皮松》。吴氏最早的纸上白松木作品,也是他唯一使用水粉画的作品;他在纸上表达的艺术力量和强度以及技巧的转变都在这里清晰可见。作为吴氏七十年代艺术巅峰时期的代表作,油画与彩墨兼备,这棵白皮松的价值就更加凸显。
吴冠中认为八大山人是“对抽象美境界探索最深的中国传统画家之一”。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表现出对图像的不确定性的追寻,通过它来表达“转瞬即逝的美”,而吴冠中所追求的同样是一种“生命之美”。荆山白皮松采用树木的特写镜头,让我们的目光飞向高处。树干高耸雄伟地占据了画面的中心,而在占画面三分之二的小树枝上,我们看到了吴冠中出色的水墨线条技巧。无论是纤细紧绷,还是饱满柔和,线条都有一种自然、不做作的感觉,干笔扫色也增添了作品的活泼感。树干将画作沿中轴线一分为二;观者的目光追随,发现吴冠中以简单的笔触勾勒出背景中三三两两的登山者和几个凉亭。除了增强这幅画的吸引力之外,这些细节还进一步凸显了这棵特殊松树的雄伟高度和宏伟。
这种松树的树皮以不规则的斑块从树干上剥落,形成白色和棕色的斑驳图案,异常美丽。它们的树干可爱、高大、笔直,树枝纵横交错,蔓延着绿色的植物。梵高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在其后期的作品中倾向于寻找深色轮廓与明亮色块之间的鲜明对比,而吴冠中则从自然界中提炼出线条和色彩,在绘画时场景,将突出这些几何元素和颜色的美感。吴冠中对白松、山石等题材的形式美的诠释,以其不同寻常的视觉感染力,在他的作品中成为特殊的、富有感染力的形象。他的进一步点缀,在这远处的松树,寥寥几笔的人物,就为它的活泼怡人的气氛增添了新鲜的气息。
《荆山白皮松》揭示了吴冠中一种艺术形式的形成和发展。艺术家从这一点上显然不再将其艺术表现局限于捕捉他所看到的“相似”或“模仿”,而是从自然中提炼和提炼出一种由色彩、空间和线条组成的美。现在,他开始在他所呈现的场景中表达活力和隐藏的性格,进入充满无数美景的新境界。大芬村油画网整理